“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長期停留在舒適區的企業很難做強做大。”李東生認為,TCL一直堅持在市場中尋找新的機會,開拓新的增長曲線,打開新的產業賽道,因為“企業家不能滿足于現狀,要有更高的目標”。
“企業經營不能滿足于現狀”
在此次亞布力論壇上,李東生回顧了TCL在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所經歷的數次變革與轉型。
2004年,面對彩電行業開始從顯像管(CRT)向液晶(LCD)轉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相繼在面板行業崛起,中國大陸彩電行業面臨“缺芯少屏”等狀況,TCL開始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2005年,TCL在集團層面成立工業研究院,加強上游和行業核心技術的研發。2009年,TCL上馬華星光電(現TCL華星),正式進軍上游半導體顯示面板業務。
2014年起,TCL啟動Mini-LED技術的相關基礎研究,并協同產業鏈聯合創新,在Mini-LED燈珠技術、背光控制算法和透鏡設計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李東生表示,上馬TCL華星,不僅解決了TCL彩電業務的上游核心部件,更提升了技術能力,讓TCL的終端產業擺脫了單純依靠成本效率競爭的模式。
于是,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布局持續取得進展的背景下,TCL逐漸開始從傳統的終端產品制造企業蛻變為高科技制造企業,并期望把泛半導體領域的管理邏輯復制到其他高新科技領域。于是,在2020年,TCL收購了當時的天津中環集團,進入新能源光伏產業賽道。
對此,李東生表示:“不斷尋找新的增長極,是企業發展的必然。沒有半導體顯示和新能源光伏的增長曲線,TCL的價值和能力就不是現在這樣的水平。在開拓新賽道的過程中,企業家必須不斷地學習進步,只有對自己狠一點,才能實現更遠大的愿景和目標。”
對于TCL的變革轉型歷程,知名企業家俞敏洪在論壇現場表示:“當原有的領域不存在升級換代的機會時,企業就需要進行轉型,企業家也應當擁有不斷突破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才能讓中國的企業生生不息。”
邁勝醫療集團董事長田源亦在論壇現場發言表示:“做企業的過程中,企業家第一要有遠見,第二要有魄力,第三要有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抓住機會。”
“相信市場,相信企業家”
2024年以來,中國企業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出海熱潮,從跨境電商到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利用各種創新產品與平臺,在海外尋找新“蛋糕”,成為許多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必答題”。
作為最早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之一,從1999年收購香港陸氏集團在越南投資的彩電工廠,進入東南亞市場開始算起,2024年是TCL出海的第25年。
在李東生看來,TCL在25年的全球化進程中,堅定地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通過持續的產業協同創新,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同時,TCL還積極將技術能力賦能到上下游產業鏈,助力整個產業生態的轉型升級。
“我們的發展戰略之一是完善全球制造的供應鏈體系,從單純輸出產品轉向輸出工業能力。面對全球市場的貿易壁壘和市場保護措施,僅僅輸出產品并不足以保持競爭力,因此輸出工業能力是TCL提升全球化能力的重要方面。”李東生說。
他同時強調稱,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能力不能簡單換算成海外的經營能力,全球化經營能力需要通過戰略引導和持續積累,這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技術驅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國市場很大,但全球市場更大,中國企業要成為全球的領軍企業,能夠在全球產業的牌桌上開始自己‘叫牌’,就要繼續加快我們全球化能力的建設。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決勝關鍵。”李東生說。
在李東生的觀察中,雖然近年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的經濟發展迅速,它們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制造業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但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中國制造業在大多數產業中依然具備最強的競爭力。
“要相信市場,相信企業家。我相信中國的企業發展到今天,中國的企業家在市場上打拼到今天,企業自己是能夠去應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的。”李東生最后如是強調。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www.szhdrg.com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www.szhdrg.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