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激蕩東海畔,臨港新片區奏響智造強音。在國家戰略疊加賦能下,上海東南部這片改革開放試驗田正迸發出強勁發展動能。作為新時代制度型開放的前沿陣地,臨港新片區緊扣“五個重要”戰略定位,以智慧化、國際化、綠色化為突破方向,加速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日,記者走進臨港新片區特殊綜合保稅區,探訪上海海亮銅業有限公司智能生產基地,解碼制度創新驅動下的產業躍升密碼。
在臨港新片區海亮智造基地的數字化車間,第五代銅管智能生產線正演繹工業4.0的精密交響。實時跳動的數字駕駛艙,每分鐘40米的生產線速度、99.98%的品控精度、23%的能耗降幅等數據,印證著臨港制度創新的硬核支撐。這條誕生于新片區的智能產線,產品直供三菱、LG等跨國企業,更通過“場景開放計劃”向30余家上下游企業輸出解決方案。
海亮的智造升級折射出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作為國家戰略“試驗田”,新片區首創的“數智綠洲”行動計劃,通過數據跨境流動試點、智能工廠認證體系等制度突破,已推動區內85%規上企業完成智能化診斷。
在滴水湖畔的創晶科技中心,臨港打造的營商環境4.0版正釋放強大磁吸效應。全國首創的“一司兩地”注冊模式讓企業3天完成跨境投資備案,“離岸通”平臺使外匯結算效率提升70%,“臨港事臨港辦”機制實現特種設備登記即時辦理。這種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使新片區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示范區”,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創新紅利,正在鍛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海亮銅基新材料研究院內,0.006mm新能源車用銅箔研發取得突破,這項入選新片區“揭榜掛帥”計劃的技術攻關,得益于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的“學科+產業”雙導師制實驗室。在洋山特殊綜保區,企業打造的跨境智造協同中心,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全球生產基地虛實聯動;在滴水湖AI創新港,工業大腦系統正與商湯科技共建智能算法生態;而依托氫能產業先導區優勢,綠氫儲運裝備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這些創新突破,與低空經濟、元宇宙等新興賽道共同勾勒出臨港的“未來產業拼圖”。
“制度型開放的核心是構建全要素賦能體系。”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負責人在調研中強調,2025年將實施“智造領航”計劃,重點建設10個全球燈塔工廠、50個工業元宇宙場景,同步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綠色低碳等特色產業園建設。這種“硬科技攻關+軟環境賦能”的雙輪驅動,正推動新片區從高端制造向卓越制造跨越。
面朝太平洋的臨港新片區,智能工廠的激光束與洋山港無人集卡的導航燈交相輝映,編織出中國智造的璀璨圖景。當第五代銅管產線的機械臂與東海大橋上飛馳的新能源重卡同頻共振,世界見證的不僅是上海改革開放的新高度,更是新時代中國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新范式。
在這片熱土上,每個技術突破都在重塑行業標準,每項制度創新都在定義未來規則,共同譜寫“讓世界看到未來”的臨港篇章。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www.szhdrg.com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www.szhdrg.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