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高達20%至40%,并且有低齡化的發展態勢。”3月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2025“兩會健康策”系列直播訪談節目中表示,過敏性疾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馬琳介紹,與成人相比,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特點主要表現為食物蛋白過敏和特應性皮炎高發,這種差異背后涉及遺傳和環境暴露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王學艷團隊在內蒙古草原地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秋季花粉癥的癥狀高峰期比花粉高峰期提前2周,提出了最佳預防窗口期,改變了花粉癥的管理模式,將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
“通過花粉監測和植被調研,我們掌握了不同地區主要致敏花粉隨季節飄散的規律。例如,在中國北方地區,春天主要以樹木花粉為主,秋天則以草類花粉為主。我們研究發現,在花粉播散期前開始進行預防性使用免疫調節劑——脾氨肽口服溶液,并在花粉期聯合常規藥物治療,可減輕患者癥狀,同時減少花粉期對癥藥物的使用。所以說過敏性疾病作為慢病管理,是可防可治的,提前干預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王學艷表示。
對此,王學艷團隊提出的過敏性疾病“五位一體”精準防治策略,包括花粉監測、植被調研、流行病學調查、醫生規范化培訓和百姓科普宣教。其中,醫生規范化培訓和百姓科普宣教是重中之重,全面提升醫生的綜合診治能力,讓醫療服務形成閉環;花粉監測和植被調研為基礎工作,為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生規范化培訓提供了科學依據;而百姓科普宣教則能夠提高公眾的過敏性疾病防治意識,減少疾病的誤診和誤治。
在具體實踐層面,以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為例,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俊晶在節目中分享,在京蒙協作的有利契機下,呼和浩特市政府及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引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將過敏性疾病“五位一體”精準防治體系工作列為重點關注民生項目之一;王學艷專家團隊牽頭幫扶呼和浩特市建立了變態(過敏)反應“三級”防治體系,成立了1個變態反應中心,9個變態反應科和110個變態反應門診,建立了120個花粉監測點,培訓了大量的變態反應專業基層醫務人員,填補了當地變態反應學科的空白,為學科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未來,對于兒童皮膚和兒童變態反應學科的發展,馬琳希望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公眾科普水平,并加強多學科合作與交流。
上述專家均表示,將繼續致力于過敏性疾病的精準診療和創新發展工作,推動該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進展。內蒙古過敏性疾病防治工作經驗值得借鑒,同時,希望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公眾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www.szhdrg.com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www.szhdrg.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